第四十五章 富士山下(1/2)

富士山,是日本人心中很重要一座山,被他们视为圣山。

红雪特意选了一间房间,是可以打开窗,正面看到富士山的。

9月5日,这一晚,无星光。

本想看看星光的红雪,只能早些休息。

第二天,9月6日,天际才泛起白的时候。

红雪很早就起来。梳洗完毕以后,她拉开窗,看着富士山,能看到富士山顶,她边等待着看太阳的升起,边吃些早点。

她想起,日本诗人【清少纳言】所着的《枕草子》第一篇《四时(四季)》的内容,也引发了她的回忆。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期(公元794年到1192年)女作家清少纳言创作的随笔集,成书大概是在公元1001年。

清少纳言,她大体生活在公元966到1025年。清少纳言并非是她的原名,她原名已经无法得知,只知道,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当时宫中的官职名。

《枕草子》第一篇的内容不难,当初,日语的学习,对于红雪来说,学起来有点困难。

红雪的母语是中文,由于生活在韩国的原因,所以她的第二语言是韩语。

后来来到京都,要学新的语言,不习惯和不喜欢是肯定的,另外她不喜欢父亲宫水宗一郎是日本人的这个身份。

不过,日语和韩语的某些语法是一样的,后来红雪渐渐掌握到窍门,学起来也得心应手。

以日文来说,《枕草子》第一篇这个随笔,相对比较简单,日语的初学者,很容易就可以看得明白。它已经有比较好的中文翻译版本,而红雪也有自己的翻译版本,她的这个翻译,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译,比较直白和带着随笔的随意性,更加贴近诗人的原意。

红雪的这个翻译是这样的:

春,以曙光为最。山顶逐渐转白,微微始透阳光,细云泛紫轻飘其上。

夏,以黑夜为最。有月,当然好,无月的黑夜,也有萤火虫飞舞。若是再下场雨,那就更浪漫了。

秋,以日落为最,太阳西下,映红山际,乌鸦回巢,三只、四只、两只的飞过,好好看啊。又见飞雁列队飞过,越飞越远,渐渐变小,那就更好看了。而日落之后,只剩下风的声音,虫的鸣叫了。

冬,以清晨为最,落雪飘飘,自不用说了,有时地上结了霜。即使无雪又无霜,在凛冽寒风的日子,为烧一盆炭火,跑过走廊,搬来木炭,很有冬天的味道。只是过了中午,火盆里,只烧剩白色的炭灰,就没了冬天的味道。

(以上是红雪的翻译)

以......为最,就是以......为最美或最好看的意思。

例如【春,以曙光为最。】,就是春天,以曙光(早上的一束阳光)为最美或最好看的意思。其他【以黑夜为最】【以日落为最】【以清晨为最】如此类推。

红雪觉得很多人翻译的时候,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霜是在地上结成的,是不会从天下落下。李白的《静夜思》就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而眼前的富士山的太阳升起的过程,确实好看。红雪想起以前的事。

富士山,红雪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刚来京都的那一年,她的父亲带她来这里见到一位师父,并且让红雪拜他为师,这个人是役小角。

红雪回来才知道,役小角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她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他。

他,看起来像一个中年人,身体有点透明感,总是飘起来的。

红雪后来知道这是【类等离子态】。役小角这个人一早就已经死去,现在这个类等离子态,不过是类似鬼魂的东西,红雪刚开始也是吓了一跳,后来明白了,也就不怕了。

红雪记得,父亲宫水宗一郎也很喜欢富士山,父亲带自己来过这里,那时,父亲还说,他在这里会想起红雪的母亲。红雪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是她觉得父亲不过是随口说说,男人都这样。如果是真爱,母亲也不会死在韩国。不过,父亲很喜欢【雪】这个字,所以给自己的四个女儿的起名都有雪字。

那时从富士山回去京都,不多久,在宫水家,红雪第一次看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香雪,香雪的母亲也已经死去,父亲将香雪带回宫水家。红雪进一步觉得父亲这个人就是个负心汉,不负责任的坏人,令到自己和香雪都没了母亲。

红雪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因为宫水宗一郎看起来像个书生,红雪完全同意这句话。

后来,红雪与香雪相处,才发现香雪也是这么想的。

再后来,父亲娶了一个女人,就是观月美英。红雪与香雪,心里加强了对父亲的厌恶。

父亲结婚的当天,看到观月美英,红雪和香雪都很诧异,因为观月美英看起来与【红雪和香雪】的母亲很像,红雪和香雪甚至有种错觉,觉得观月美英就是她们自己的母亲。红雪现在想起来,也会觉得有点蹊跷。

再过了一年多,观月美英生下了美雪和真雪这对双胞胎姐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