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海豚科介绍(1/2)

海豚是对海豚科(学名:delphinidae)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为小型或中型齿鲸,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有分布,个别种类见于内陆河流。通常喜欢群居,捕食鱼类、乌贼等。

海豚科大约从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分化而来,现存17属,近40种,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科,领航鲸、虎鲸等黑鲸类亦属此科,本质上是大型海豚。海豚科的现代近亲为鼠海豚科与独角鲸科,三科共同构成海豚总科。

海豚的躯干呈纺锤形,皮肤光滑无毛,身体矫健而灵活,善于跳跃和潜泳,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有极好的听力。鼻孔在头顶上,用于出水换气。体型从1米长、30千克重(侏海豚)到9.5米长、14吨重(虎鲸)不等,形态特征也各不相同。它们的大脑沟回复杂,记忆力良好,能在人类的训练下学会许多动作,是智商最高的动物家族之一,有着温和友善、活泼好动的性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爱。

海豚是小到中等体型的鲸类。体长约1.2-9.5米,体重30-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大。多数海豚头部特征显着,由于透镜状脂肪的存在,喙前额头隆起,又称“额隆”,此类构造有助于聚集回声定位和觅食发出的声音。一些海豚虽有额隆,但喙部较短,隆起的前额仅勾画出方形外观。多数海豚的体型圆滑、流畅,有弯如钩状的背鳍(也存在其他形态)。某些海豚体表有醒目的彩色图案,另一些则是较为单调的颜色。

通常,鼠海豚被用于和海豚相关的物种,它们没有形态完好的喙吻,头部近似方形、体型较短粗。而多数海豚的喙部形态显着,体纤细呈流线型。海豚头骨的面部凹陷宽阔,上颌骨后端自喙上延伸,鳞骨颧突小,被扩大的上颌骨和额骨遮掩,喙部形态从宽短到狭长各不相同。下颌与分支融合长度不超过40%。上齿列后偏,牙齿横截面呈圆形,较多。

海豚科物种主要栖息于热带的温暖海域,但也有一些种类比如露脊海豚更喜欢寒冷水域。通常生活在浅水或至少停留在海面附近。

海豚不像其他鲸类那样长时间深度潜水。游速快并带有杂耍特征。

“豚泳”是海豚科动物独有的游泳方式,整个身体以小角度跃离水面再以小角度入水,这是区别海豚和其他鲸类动物的方法之一(鼠海豚科和其他鲸类动物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游泳)。

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时30-40km左右,个别种类的海豚时速可以超过55km\/h,并能维持很长时间,是海洋中的长距离游泳冠军。

有些海豚是高度社会化物种,生活在大群体中(有时超过10万头个体组成),呈现出许多有趣的集体行为。群内成员间有多种合作方式,一个例子是,集群的海豚有时会攻击鲨鱼,通过撞击杀死它们。成员间也会协作救助受伤或生病的个体。海豚群经常追随船只乘浪前行,时而杂技般的跃水腾空,景象蔚为壮观。

主要以鱼类和乌贼为食,其中虎鲸也捕食其他鲸豚类和鳍足类。像其他齿鲸一样,海豚依赖回声定位进行捕食,甚至可以用高声强击晕猎物。

雌豚约经5年时间才开始性成熟,并出现排卵现象,但需再过几年才真正具有生育能力。而雄豚一旦成熟,则整天泡在雌豚群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一旦热恋起来,则采取闪电战术,交配后马上远走他乡。

作为哺乳动物,海豚有很多特征都与人类相似。不过,由于海豚是在海中生活,与人类的陆上环境不同,出生方式会有少许分别。幼豚出生的时候是以尾部先出,而人类婴孩则是以头部先出。雌豚一般要怀胎十一个月,才会诞下小海豚。

雌豚分娩时,先将自己身体弯成拱形,同时奋力向前疾游,并大幅度弯曲尾部,这样持续近一小时,胎儿的尾叶尖才开始显露出来,再两小时,小海豚出生。初生的幼豚重约10公斤,占母亲体重的5%,体长为母亲的45%。当幼豚整个身体从母豚身体钻出来的时候,母豚和其他雌豚便会帮助它到水面呼吸第一口气,随后便紧随母豚身旁。而当母豚在水中分娩时,其他雌豚会聚集在一起,以防范鲨鱼和虎鲸的入侵。分娩后,当母豚去寻找食物时,其他海豚则细心照顾新生的幼豚,并且围成一个圈子,让幼豚在内安全地尽兴玩耍。

初生海豚主要靠母亲的乳汁为食,所以由出生开始便一直要紧紧跟随母豚,直至三岁左右,在学会捕鱼和其他求生技能之后,才会逐渐远离母豚群体,与朋友们一起生活。

幼豚从母豚生殖孔两侧的乳头中吸取乳汁。哺乳时,母豚总是翘起自己的腹部极力将乳头靠近幼豚的嘴巴,靠幼豚的舌头和母豚乳头一起形成的管道,将乳汁射入幼豚嘴里,两侧乳头交替哺乳。一年后,幼豚的体重猛增到64公斤,体长0.6-0.7米。

由于海豚的分布极广,种类极多,科学家们始终未能给出确切的数据统计它们现存的数量,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