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新接触(1/2)

时间犹如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滚滚向前奔涌不已,此时恒星系内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此时舰队内的所有飞船已经完成了休整,并且一座用于建造等离子电池的工厂已经完成建设并开始投产。

几艘专门用来进行近日轨道等离子收集的飞船带着大量的电池往返于恒星表面与舰队之间形成了一条忙碌不休的工业航道。

舰队中对于曲率引擎的改造也以全面完成,此时距离即将观测到格利泽581发生毁灭时产生的光线抵达到这里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

思旭开始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对其整个毁灭过程的观察中来。

不同于人类文明健在时对远距离星体观测时的各种制约导致图像不清晰、数据不完整等问题。

现在全新的甚长基线望远镜阵列不仅体积要远超过地球的尺寸,而且控制精度、数据分析也绝对不是几个世纪前人类技术所能比拟的了。

当倒计时归0以后,思旭看向遥远的天空。这种感觉很怪异,一时间有种自己掌握星河、看透时间本质的错觉出现他的心中。

要知道从来没有人在当下尚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件时就已经知道了事件的走向,站在时间的十字路口回望过去的发展。

一阵耀眼的闪光覆盖了可见光波段的大部分光谱的所有频段,与此同时来自遥远星空的中微子爆发也呈现出井喷的形势。

位于伽莫夫号内的一个巨大的中微子观测舱内的超纯水中出现了大量的闪光现象,要知道中微子之小,小到一颗中微子穿透地球也未必会于任何物质发生接触并产生反应。只有当中微子爆发的量达到一个特别夸张的程度以后才会出现这种神奇的现象。

而且不仅是中微子,诸如x射线波段、伽马射线波段也观测到了几乎可以掩盖住那片区域内大部分信息源的超高能级的释放。

能量释放的过程持续了30多分钟就结束了,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恒星数据以及能量释放过程的精密模型重建,思旭发现这个恒星在爆发之前就发生了大量物质的莫名其妙消失。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现象,首先原本质量并不足以导致超新星爆发,但是对方就在自己的眼前给爆发了。

其二为什么在爆发以后能量的释放以及参与质量与之前大约有30%的质量差距。结合之前探测器观察到的现象,并将这些内容全部导入到计算机中凭借超高的算力进行理论推论。

很快一个看起来惊人、但是实际上缺乏大量的理论支持的结果呈现在自己的眼前。模型给出的结果是正因为恒星的质量缺少了30%才是导致它在低质量下引发超新星爆发的根本原因。

原本一颗恒星的质量大到自己核心内部的物质承受不住压力导致发生核聚变,而核聚变向外辐射的能量与自身重力达到一个能量的平衡。

一旦这个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引力过小,辐射能力过大就会加速星体向类似红超巨星一样的状态去演化。

而反过来就会加速聚变速度以至于辐射能力小于引力带来的无休止的坍缩进而发生更为猛烈的聚变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