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另辟蹊径(1/2)

吃了几串,喝了几杯之后,王怀山讲述了自己在诚县的处境。随后又提到了廖云鹏的选择:

“书记,其实我非常羡慕云鹏,他能够不管不顾,选择离开老家,继续追随在您的身边工作。要不是我年纪大了,顾虑太多,我也宁愿离开诚县,到青竹这边工作,即使继续待在乡镇也愿意。唉......”

王怀山说到这里,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到了他这个年纪,四十岁左右,不上不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体制内,职务也是不上不下,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再干一届,就极为尴尬了,其未来最好的结果就是,在退休前到人大或政协去担任个副职。

可真要是那样,估计会抱憾终身。

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果前任领导干得很好,接任的领导就会很为难,对前任留下的干部使用上更是会非常谨慎。

就如历史上的皇帝,如果先帝干得太好,继任的皇帝就会压力山大。这种情况下就会呈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想方设法的证明自己不比先帝差,又有两种完全迥异的结果:

正例如清朝的雍正之于康熙,儿子比老子更加勤政,奠定了康雍乾盛世的根基;还有如西汉的文帝和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

反例如隋朝的炀帝杨广之于文帝杨坚,儿子希望超过老子,却造成了相反的结果,一个开国之君,一代贤君,一个差点成为了亡国之君;一个与民生息,一个劳民伤财,最终结果迥异。

另外一种就是接班人摆烂,混日子,乃至胡作非为,成为了昏君,如西汉的宣帝和元帝;还有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和儿子宣帝宇文赟,前者一生戎马倥偬、励精图治,后者沉湎酒色、暴虐荒淫。

诚县县委书记周艳红就是如此。

杜平担任诚县县委书记的时候,拨乱反正,将廖金超留下来的烂摊子收拾好了,并将诚县的各项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也是其后来能升任玉书省副省长的基石。

作为继任者,周书记就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在此情况下,在忍受了最初的几个月之后,也吸纳了一些投靠的干部,他就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措施,然后就开始调整原任留下了的一些干部,希望换上自己“信得过”的干部,继续发扬光大。

金五开发区和久盛镇就是如此。

除了意欲“摘桃子”之外,周书记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己人”在金五开发区和久盛镇的事务上如臂使指,使自己的理念得到体现,措施得到贯彻,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也奠定他自己更进一步的基础。

对此,作为县委书记,周书记要调整王怀山的职务也是理所当然了。

但是对王怀山、杨建平等老人而言,却是犹如“打入了冷宫”,几乎断绝了再进一步的希望。

现在王怀山就处于这样的窘境。

静静的听完老部下的倾诉,谢成云并没有立即接话或者安慰,而是再次举杯与王怀山碰了一下,这才放下杯子,搁置了筷子。

“怀山,既然你在诚县待得不如意,如果你还希望继续做点事情,那还不如另设他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