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东井产业的损失会有多大?(1/2)

毛大庸点了点头。

“我看到了报告,bioLogics诺斯新药的生产量在持续增加,因此预想到了这种情况。”

“cmo和仿制药的业务做得再好,有可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吗?当然1万亿的销售额,我们也可能会达成,但是净利润会这么高吗?因此为了dS制药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在新药开发上取得进展。”

“我同意您说的。”

但是,方法是什么呢?

“先做起来吧,办法总会有的。”

“我会密切关注新药研发工作,争取尽快取得突破。”

“好啊,我相信您。”

朴振赫笑着说道,毛大庸也笑了,但是此刻他的内心并不轻松。

因为到底该如何做,他还没有想出很好的办法。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新药开发业务还是没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毛大庸考虑过引进外部的研发人才、或是并购外部公司的办法。

但是,即便引进了人才,新药研发同样需要时间。

也考虑过并购外部公司的办法,但是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韩国国内药企的水平大部分都差不多,没有发现研发能力非常突出的企业。

把目光转向海外,那些研发能力突出的药企,早就被国际化的大药企掌控在了手里,或者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情况令毛大庸一筹莫展,好在朴振赫也知道他的难处,并没有再催他。

在另一个方面,bioLogics的上市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bioLogics的第三工厂即将竣工,一旦投入使用,公司的产能将由20万升提高到35万升。

第4工厂的建设也进行到了一半,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产能将有望突破50万升。

到时候,dS bioLogics将有望成为世界cmo业界的领先企业。

同时,特拉西玛的仿制完成了临床试验,正在申请销售许可。

如果在在年底前,取得了销售许可,bioLogics今年的收益就更加有保证了。

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开始热烈地讨论bioLogics的上市主管投行会是哪家,以及估值会是多少。

“估值2万亿以上(约106亿Rmb)……”

朴振赫正在看报纸上分析bioLogics上市的文章。

“朴专务,玄社长来了。”

金俊宇打开门,说道。

朴振赫立刻把报纸放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好久不见,看来您最近很忙啊!”

朴振赫有一个月没有见到玄易洙了。

“对不起,为了处理突发情况,最近也没能来看您。”

“没关系,快请坐,出了什么事吗?”

从玄易洙的话语中,朴振赫感觉到了什么。

“原本进展顺利的海外业务,突然陷入了停顿,所以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海外。”

“陷入了停顿?”

“不是什么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