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与首辅据理力争(1/2)

高翔进宫时,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都已到位。

万历皇帝见高翔已到,就让兵部尚书田乐通报了蒙古察哈尔部彻辰汗军队袭击大明的最新情况。

据田乐介绍,蒙古军攻击十分厉害,在前期连克五堡之后,攻陷延庆,现在已经兵至居庸关一线。明军力拼,暂时尚能抵挡住蒙古军的进攻。

田乐介绍完之后,万历皇帝说道:“现在情况十分紧急。我们必须马上想出对策,抓紧落实。否则,让蒙古军攻克居庸关一线的长城,京师将危急。大家说说吧。”

沈一贯这一阵子因万历皇帝同意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一战成名。在群臣中威望极高,首辅的位置非常稳固。

他上前说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应该速速派遣援军支援前线,并且派遣有经验的将领坐镇指挥。定能平息蒙古军的进攻。”

这番官话说了等于没说。但是其他内阁大学士竟然都站出来表示同意。

万历皇帝眉头皱了起来,没有说话。

兵部尚书田乐见皇帝如此表情,急忙上奏说道:“沈大人说得很对。臣认为,眼下边关各处都需要进行重兵把守,因此,不能从边关调兵,应该调京城三大营一部增援居庸关。祥云伯高翔参与过平叛宁夏哱拜之乱,参加过朝鲜抗倭之战,只身前往海龙囤劝降杨应龙。臣认为他是此次增援的最佳将领。并且祥云卫就驻扎在京城附近,可以参与增援。”

万历皇帝听了田乐的提议,脸色才稍稍缓了缓。就说道:“诸位说得都不错。就这么定了,高翔为总兵官,调京城三大营和祥云卫支援居庸关。”

大家见皇帝拍板了,就这么决定了。

仅仅有总兵官还够。还得有一位总经略。

沈一贯等人提议,由万历皇帝刚刚下诏准予再次任用的杨镐担任总经略。

田乐也表示同意,直夸这个杨镐是个不二人选。

高翔听了直摇头,他说道:“臣反对由杨镐担任总经略。”

沈一贯一听,不高兴了,质问道:“祥云伯。这位杨镐,杨大人。可是万历八年的进士。在山东担任参议时,同董一元风雪夜袭击蒙古炒花部,大获全胜。这份胆识,令人钦佩。而且他也参加了朝鲜抗倭战争。甚得朝鲜民众的人心呀。这样的人,难道当不得总经略?”

其他文臣都点头称是。沈一贯见此情景,更加得意了。

高翔一点也没给沈一贯面子,冷笑道:“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朝鲜之战时,杨镐为了不让陈寅的功劳比李如梅大,在李如梅没有赶到、游击陈寅连克日军两道栅栏的情况下,鸣金收兵。导致日军闭城不出,耽误了战机。我军只能采取围困策略,数九寒冬,导致我军士兵冻伤很多人。小西行长率领援军前来增援,又是这个杨镐率先逃跑,引发连锁反应,我军人员、物资损失不计其数。请问首辅大人,这样的人能当经略吗?”

沈一贯听了十分震惊,恼羞成怒道:“你这是一派胡言。”

当时,事情发生后,杨镐与邢玠谎报军情,只说死了一百多人,实际上死了近两万人。赞画主事丁应泰弹劾杨镐,内阁成员张位、沈一贯庇护他,当时的首辅赵志皋全力营救,杨镐才躲过一劫,万历只是罢免了他。

高翔这番言论顿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且不说沈一贯现在身居首辅,位高权重。还因拥戴朱常洛有功,群臣敬仰。可是高翔丝毫没有惯着沈一贯,直接把当年的旧事提出来。这不是甩沈一贯耳光吗?

其他内阁成员也出列指责高翔。有的说他藐视上官。其他没有指责高翔的官员,也没有出来未高翔说几句公道话。会议变成了对高翔的批斗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