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求助工部和户部(1/2)

高翔从皇宫出来后,就回府研究筑城的相关细节。

高翔最担心的并不是筑城所需资金,而是筑城的工匠和劳力。至于人口,完全可以从山东、河南、陕西等贫困地区迁移。

过了几日,高翔初步研究完筑城相关事宜后,就到工部找工部尚书杨魁。

杨魁见到高翔,首先对其击溃彻辰汗部所立功劳进行了祝贺。

高翔笑着说:“杨尚书。我那点功劳算什么呀。今天给你介绍一份立功的机会。保证你能在皇上面前高人一等呀。”

杨魁听了,就说道:“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事。皇上前天已经传下口谕。让工部配合你做好长城外察哈尔筑城事宜。祥云伯,我问一下,在大草原筑城能行吗?”

高翔知道,杨魁的疑问,代表了朝廷的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原地区的汉族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方法就是构建长城。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在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筑城的。

高翔见他这么问,就回答道:“杨尚书。绝对没有问题。咱们一直以为草原地区,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我们去打,他们就跑;我们撤退,他们就再返回。现在我们虽然可以依托长城,但是这种防守方式非常被动。第一,需要常年陈兵边境地区,而且效果非常不好。如果敌人调派大军前来,只要在长城一线撕开一个口子,就可长驱直入,直取中原。

而现在,我们如果在长城外一线建造城池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城与城之间互为犄角,能够在遇到敌人时,相互提供支援。另外长城一线也可派兵驰援。如果敌人不攻城,改为直奔长城一线攻击。长城外的城池可派兵在敌人后边包抄,与长城一线军队合击敌军。”

杨魁听了高翔的独到讲解,感叹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呀。伯爷如果建城成功,必将名垂青史呀。这可是划时代的杰作呀。”

高翔拱手道:“杨尚书,此次筑城需要咱们工部全力配合。建成之后,杨尚书也是名垂青史呀。”

杨魁摆了摆手,笑答道:“伯爷就不要取笑我了。皇上已经传下口谕,让各部全力配合。你就说吧,需要我们工部做什么?”

高翔见杨魁主动提出,也不客气,说道:“实不相瞒,杨尚书,此次筑城最需要的就是工匠,希望杨尚书能够提供一批工匠。”

杨魁问道:“大约需要多少人?”

高翔想了想,说道:“一千人左右吧。祥云卫还有一些工匠。这些人基本就够了。”

杨魁说道:“伯爷。我就按照你要求的数量进行征召。这需要时间,毕竟京城地区提供不了这么多人,我还得在周边地区进行征召,尽量早日完成。你看,可好?”

高翔急忙感谢道:“那我就先谢谢杨尚书了。”

杨魁连连表示不用。

高翔见事情已经谈妥,就告辞了。杨魁一直将高翔送至工部大门外。

杨魁知道,如果在长城外建城成功的话,不仅万历皇帝、高翔等人功劳很大,就是工部、户部这些参与的部门也是一份功劳呀。

高翔带着褚三等贴身侍卫离开工部,就直奔户部。由于高翔曾经在户部干过一段时间,对其内部人员十分熟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