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疑心后的新任命(1/2)

高翔除了训练守兵营,又在当地蒙古部落及前期的俘虏中招募了两个千户所的士兵。

从内地迁移过来的百姓、流放的罪犯中,招募了三个千户所士兵。

这五个千户所组成了“威名卫”。

高翔组建这个卫所,并不是仅仅为了威名城的守卫工作。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土木堡之变,京城三大营全部被歼。这只是表面情况。更深层的是,大明武备的松弛和颓废。确切地说,土木堡之变有其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

高翔就想,借此机会,既将京城三大营恢复当年的战斗力,又在新城组建新卫所。从而强化北方的防御能力。

高翔将自己重振大明军队战斗力的想法向万历皇帝做了汇报。

万历皇帝十分清楚好像的意图,自然是同意的。

可是,当他与内阁沈一贯等人提出此事时,内阁竟然是反对的。

沈一贯等人的反对理由竟然是,担心高翔在训练京城三大营,组建新城卫所过程中,增加影响力,容易反叛,有篡权的危险。

自古皇上都是生性多疑的。不多疑的,基本死的都很惨。

万历皇帝心里也有这个担心。最后他想出来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由王道青在祥云卫中挑选人员,组建一个训练团队,负责在威名城轮流训练京城的神枢营。

张世负责接下来的长城外的城池建设。

教参将负责训练各城新筹建卫所。

祥云伯高翔率领祥云卫返回京师。

当圣旨传到威名城时,众人都十分意外。根本不知道朝廷是什么意思。

可是,高翔心里确十分清楚。但是,他没有说出来,而是按照旨意,将这些工作都交给了王道青、张世和教参将。

王道青等人十分不理解朝廷的意图,他们想上书朝廷,将高翔留下来。

这么些年的朝夕相处,高翔无论是个人品质,还是个人能力,都深深感染着王道青、张世、李朗等人。

王道青和张世刚到祥云卫时,万历皇帝就曾分别召见二人。要求他们控制住祥云卫,密切关注高翔的举动,如有不臣之心,可以先斩后奏。

万历皇帝的这些举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组建的祥云卫是火器卫所,战斗力十分强。如果发生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京城三大营中的神机营,作为战斗力最强的火器部队,那都是掌握在最信任的人手中。

万历皇帝能够让仅见过几次面的高翔组建祥云卫,这已经是破例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高翔这么长时间的表现,万历皇帝是非常满意的,但是,对于他的考验还没有结束。

无论是锦衣卫的骆思恭,还是东厂的陈矩,甚至祥云卫的王道青、张世,都在暗中观察、调查高翔。

可是,高翔的表现用完美无瑕、十全十美来形容都不为过。

工作积极、屡立奇功,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又不与朝臣拉帮结派。

这样的表现,令包括万历皇帝在内的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