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长久之计(1/2)

高翔率领着大家修筑黄河大堤时,传来了捷报。京城至开封府的水泥路全线贯通。

冯刚又制造了许多蒸汽机车。并且经过改良,蒸汽机车的动力又有了长足提高,加挂的车厢又增加了几个。

平顶山的煤矿和铁矿为了应对京城的庞大需求,增加了许多劳力,提高了产量。

平顶山至开封府,开封府至京城之间的水泥路上,运往京城的煤炭、生铁、钢材等物资的蒸汽机车,一批接着一批。而京城向开封府运输粮食、布匹、生活用品的车队,也是连绵不绝。

来往于京城与河南间的人员也都受益,大大缩短了行程。由于是水泥路面,路上的颠簸少了。刮风下雨等天气也能顺利出门了。

水泥路的开通,打破了大家对交通运输的传统观念。渐渐地,人们从陌生、好奇、到喜欢。

一个新事物被人们所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高翔十分幸运的是,水泥路的修筑,被大家所接受的所需时间并不长。

水泥路开通了。空闲下来的修路大军,又被高翔安排,为河南境内各村挖蓄水池。蓄水池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雨水,待天气干旱时,可以作为百姓的生活所用。如果出现大雨等极端天气,可以积蓄雨水,减轻河流的压力。

种植树木、挖掘蓄水湖泊这两项工作,也在稳步突进当中。

同时为了应对干旱,高翔又命人为各村挖了许多水井。

树木的种植,将加大土地的蓄水能力,地下水就会增加,开挖水井,就能对应对旱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这些保证河南旱涝保收的措施,必定会对河南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保护百姓生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经过高翔的不懈努力,河南旱灾赈灾工作圆满结束。

朝廷任命了新的河南布政使,这个人是高翔的老朋友,永平府知府张思义。

张思义在永平府成绩斐然,朝廷将其调入京城,在户部任职。此次,河南布政使空缺,经过多方考察,万历皇帝钦点张思义为河南布政使。

之所以是张思义,不仅仅是他的能力十分强,更重要的是,张思义无帮无派。这是万历皇帝所看重的。

高翔与张思义见面后,两个人都非常高兴。工作交接也十分顺利。

交代完相关工作后,张思义说道:“伯爷。用这么短的时间将河南整顿的如此好,我十分佩服。无论是官场吏治、百姓生活,还是灾害预防,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当向伯爷学习,继续做好这些工作。

高翔正色道:“张大人。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呀。我相信你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我也在此预祝张大人,官运亨通、万事顺心。”

两个人交接完毕后,高翔婉拒了张思义的挽留,告辞回京。

冯刚这个能工巧匠,在制造运货蒸汽机车的同时,又研究出一种运输人员的蒸汽机车。

其实所谓的运人蒸汽机车,就是前面是蒸汽机车头,后边挂上一节车厢,内部根据实际摆设,坐一人、二人、四人皆可。当然也可在后边多挂几节车厢。

高翔此次回京,就是坐的这种运人蒸汽机车。褚三、教名奇作为贴身侍卫。与高翔共坐一车。驾驶蒸汽机车的人,名叫汪琪,是冯刚在众多蒸汽机车驾驶人员当中精挑细选,层层选拔出来的。无论是身份、还是驾驶技术,都绝对可靠。

高勇率领着贴身侍卫骑马护卫着。而祥云卫则由王道青率领着随后出发。

蒸汽机车经过冯刚的多次改良,动力越来越大。最多可以加挂十几节运输煤炭的车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