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清江造船厂(1/2)

明朝初期,南京龙江宝船厂作为最大的船厂,承建了郑和下西洋的大部分海船。小部分由福州长乐建造。

随着永乐末年。下西洋行动终止,明朝对于海船的需求量大减。龙江宝船厂的业务就逐渐减少。

漕运的兴起,导致负责建造漕船的淮安清江造船厂业务量激增,取代龙江宝船厂,成为了明朝船只制造中心。

清江造船厂下设直隶、卫河、京卫、中都四大厂,下边又设立八十个分厂。沿着运河边而建,场面十分壮观。

朝廷专门在此设立提举司负责管理清江造船厂。

高翔赶到此地,立即说明来意。守卫引领着高翔等人来到提举司衙门。

现任提举名叫杨世卿。四十多岁,山羊胡,小眼睛,个子不高。

见面后,杨世卿说道:“祥云伯。我已接到通知,您放心,我们一定配合您建造宝船。只是,可有宝船图纸?”

高勇从身后拿出宝船设计图纸。这是高翔命人根据郑和留下来的海船设计图纸,按照原比例临摹出来的。

杨世卿打开图纸,不由地赞道:“设计如此精妙。不知祥云伯是从何处得来的?”

高翔毫不隐瞒,说道:“这是在兵部找到的,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设计图纸。”

杨世卿感慨道:“传说,这个图纸当年被刘大夏烧毁了。真没想到,还能见到这个图纸。两千料的宝船,确实宏伟。据我所知,咱们现在最大的战船也就是四百料。”

高翔说道:“不错。但是如果按此图纸,生产两千料的宝船,一来花费甚大,二来意义不大。我此次向朝廷建议修造四艘一千料的宝船,四艘八百料的宝船和四艘六百料的宝船。这样既能保证完成抗倭大业,也能节约成本。”

杨世卿说道:“这个图纸是两千料的宝船图纸。我得让工匠将其改为一千料、八百料、六百料大小的宝船。这需要一些时间。图纸出来后,我立即命人开始建造。”

高翔问道:“这些宝船建造完毕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杨世卿看着图纸,盘算了一下,回答道:“我调集最好的工匠,同时在十二个船厂建造。六百料和八百料的建造能快一些,大约两个多月吧。一千料的,至少也得四个月。前提是,造船费用必须及时供应。”

说到这里,杨世卿看了看高翔的脸色,高翔的表情依旧是老样子,并没有发生变化。

他继续说道:“重新设计图纸的时候,我们就得提前采购木料,再就是发放工匠的工钱。毕竟及时发放工钱,工匠的干劲就会很足。”

高翔笑着说道:“理解理解。此次建造宝船,由朝廷、南直隶、浙江、福建共同提供。我先让南京方面先拿一部分过来作为启动资金,你们抓紧估算建造这十二艘宝船所需资金,我好让这四方及时提供。你看可好?”

杨世卿一听,高兴地说道:“这样最好。祥云伯,您先坐会,我现在就去安排工匠,做这件事情。”

高翔说道:“你忙去吧。就不用管我了。我自己出去看一看,逛一逛。”

杨世卿命人好生招待祥云伯后,就拿着图纸出去了。

高翔边喝茶水,边和高勇说道:“宝船如果建成,那么咱们的平倭大业也就成功了一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