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成功(1/2)

马村煤矿的产量稳步提高,暖棚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的煤炭。

高翔对此早有打算,他在苏州郊区圈了一块地,建立了煤炭批发中心。

苏州郊区原来就有丝绸、木材、稻米、棉布等市场。其商业已经辐射到了全国大多数地区。

高翔前期在京城已经研制出了无烟煤,这对于商贾云集、人口众多的苏州府来说,绝对是个好产品。

一些商人也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纷纷找到高家庄,希望能够独家代理马村煤矿的煤炭销售。

高翔对他们的心思可是非常清楚。他本就不想过多的参与经营。于是,就与几名商人签订了协议。每名商人分别负责南直隶、浙江、福建、湖广等地的煤炭销售。

由于河南、京城早已建了煤矿,销售也都铺开了。马村和杜家村的煤矿只能是供应江南地区。

褚三和教名奇甚是得力,他们在马村煤矿开始投产的时候,就开始谋划杜家村煤矿。前期未被招募的百姓,得知杜家村煤矿招工,纷纷前往报名。

由于有马村煤矿的经验,杜家村煤矿的建设非常快,投产也非常快。

为了增加运输能力,高翔特命铁匠锻造了一批蒸汽机车,开始向苏州郊外的煤炭市场运煤。

而安排的几个经销商,也都按照画好的区域,进行销售。高翔获得了建造暖棚的资金,而这些商人通过贩卖,也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个暖棚的土豆生长顺利,高翔隔三差五都会亲自查看。外边的天气依旧是越来越冷,丝毫没有回暖的意思。

而生长周期为六十日的土豆,也已趋向于成熟。

高翔告诫看守的百姓,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继续做好看护工作。这批土豆如果试验成功,那绝对是一件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由于生长周期为六十日的土豆生长十分顺利,高翔在接下来的暖棚里,重点种植的是这种土豆。而生长周期为九十日,生长周期为一百二十日的土豆则只种了很少一部分。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生长周期为六十日的土豆,虽然经过很短的时间,就成熟了,但是产量较生长周期长的土豆,还是少了许多。

这一日,第一批土豆终于成熟了。高翔带领着众人来到了第一个暖棚。

负责看守的人员在高翔的注视下,开始刨土豆。

这些人都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工作,生怕漏了一个土豆。因为高翔事先已经说明,要对第一批土豆进行一下亩产测算,为今后的种植提供参考。

第一个暖棚只有约半亩地那么大,并且只种植了一半的生长周期为六十日的土豆。经过最后的称重,产量竟然达到二百斤之多,换算成亩产,则为每亩八百斤之多。

高翔听到最后的结果时,非常高兴,他笑着说道:“经过这些日子,大家齐心协力,夜以继日的工作。第一批土豆现在已经取得成功。这是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不能骄傲,仍然需要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生产。不仅要让高家庄、苏州府的百姓吃上饭,争取让江南的百姓,甚至大明的百姓全都能吃上饭。起码不再为吃饭而发愁。”

接着,高翔命人将这二百多斤的土豆无偿分配给高家庄及附近村落,最困难的一批农户手中。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