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心怀天下(1/2)

大明崇明新港的第一艘对外贸易商船,缓缓驶出港口。经过海上航行,在两艘战船的保护下,终于抵达日本。

日本各界事先也都知道了这艘贸易商船的到来。纷纷到港口一睹风采。

由于是日本方面提出的货物清单,因此货物已经名花有主。

支付方式,除了金银,有些是以货易货。高翔事先也都做了安排,只要价格公道,可以进行以货易货。

交付完大明的货物之后,高翔又命人在日本采购了一批当地的特色产品。然后运回大明进行销售。

这只是一艘商船的一次往返贸易,获利就不菲。

试想一下,大明不同的港口,多只船队往返于大明与其他国家之间,那绝对是日进斗金。

由于北方冬天开始,海面上就会结冰,到那时,海上的船只就无法行驶。航线也就得被迫中断。

小冰河使得大明的冬天气温越来越低。向北方运送物资的天数也就会越来越少。

京城及广大的北方地区,所需物资,有一大部分需要由南方向北方运输。

高翔利用商户存在高家钱庄的银两,开始建设京城至南京,南京至苏州府的水泥路。

就在高翔大刀阔斧地建设崇明新港的同时,浙江宁波府的海港也出具规模。高翔将清江造船厂建造的第二艘商船就交付给浙江方面。

浙江的商人早就对月港的对外贸易羡慕不已。

当听说,大明重启对外贸易,祥云伯选定宁波府建设海港,一些商人开始自行建造,或者合伙建造商船,为出海进行对外贸易做准备。

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安全,高翔命浙江水师和福建水师定期在航线上进行例行巡逻,确保商船航线的安全。

清江造船厂也开足马力,建造战船和商船。

由于只是应对海盗,高翔特命清江造船厂建造六百料、八百料的战船即可。

这种体量的战船对付海盗绰绰有余。整个对外贸易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官府通过开展对外贸易,收取了大量的舶税、商税,朝廷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提升。月港收入激增,而崇明新港和宁波海港则是新增加的,税收收入属于从零开始,自然大幅增加朝廷的收入。

商人们由于增加了对外贸易,各国对大明的产品需求量非常大,导致大家收入大增。

而百姓也从中受益很多。由于贸易量的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而丝绸、瓷器等货物由原材料到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的增加,这些都导致百姓收入的增加。

可以说,这是一个让各方都受益的事情。

江南各地开始焕发着勃勃生机。资本主义萌芽得以继续发展。

高翔没有让这股力量毫无规矩,漫无边际的发展,而是由商人组建了协会,再加上官府进行监督,确保这股新鲜的势力得以健康发展。

高翔的重启对外贸易,不仅让万历皇上、朝廷上下对其交口称赞。江南地区的官员、商人、百姓等也都对其十分钦佩。高翔的声望在大明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江南各省的商人通过协会联系,一商议,决定为高翔立个生祠。

高翔得知后,严词拒绝了。虽然立了大功,但是功高盖主的风险,高翔还是十分清醒的意识到了。

眼下,朝廷内一团和气,没有了往日的党争,但是,人心难测,保不齐有哪位野心家,羡慕嫉妒自己,在背后对自己放冷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