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杨弼刘焉(1/2)

各地购得粮盐的世家豪强,纷纷组织起了车队,赶往凉州、并州、幽州等地的互市市场。

除此之外,他们还携带了大量的绢帛、酒水,以及其他商品,而茶叶,暂时则是朝廷和少府专卖。

除粮、盐之外,对于草原紧缺的生活物资类商品,朝廷并未做出限制,毕竟非战略物资的倾销,也可以带动大汉境内的生产发展。

而大汉开通互市的消息,也通过快马传到了羌人以及北方草原那里,甚至连靠近敦煌的西域商人得知这一消息,带着各自商品,赶往三州的互市。

由于华耀登基之后,非常重视边境防御,而凉、并、幽三州也不断的扩充军备。

因此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乌桓人,都无法像过去那样,可以肆意的侵入大汉境内进行劫掠。

虽然他们牛羊充足,但人是不能光吃肉的。

粮食和盐毕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他们同样紧缺的很。

尽管他们可以通过一些走私商人购买粮盐,但是毕竟数量有限,价格也是高的离谱,居然高达正常交易的二十倍以上。

再者,在大汉,走私可是掉脑袋的事情,本就没有多少人敢做,再加上现在边关查的很严,所以草原上的部落,生活也很是艰难,急缺粮、盐。

所以当他们得知大汉将开通互市,而且粮盐的价格仅为往日的十倍之后…

那些大小部落的头领,还是咬着牙组织部众,向大汉边境赶去。

毕竟,这类正常交易既光明正大,且比购买走私商知便宜许多。

冀州,赵忠经过几日赶路的也来到了甄家。

正坐于甄家客厅的贵宾席上,与坐主席,但一脸陪笑的甄家家主甄钰进行着交谈。

甄钰富态的面容上堆满了笑,向着赵忠拱手:“此次还要多谢赵常侍的周旋,为我甄家取得了如此大的份额,鄙人甚是感激!”

“贵公子今已是陛下的学生,汝父子俩亦为陛下之人了,有这层关系在,咱不帮汝,还帮何人?”

甄钰陪笑道:“犬子愚钝,还请赵常侍多多照拂才是。”

言罢,甄钰从袖口当中取出几张田产房契,递向赵忠。

“哈哈~好说,好说!”

赵忠看了一眼那些田产房契,脸上的笑容真实了几分,悄无声息的将那些田产房契收入袖口当中。

此时,他对甄家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毕竟,如今的甄家入了陛下眼里,有了一个儿子为孝廉,又有一个侄子进了新兵营,说不准哪天就能一飞冲天,打好关系总是好的。

说完闲话,赵忠看向甄钰,开口问道:“咱怎听说,冀州新近崛起的苏家是杨刺史扶持的?而且杨刺史也经常为难你们甄家?”

甄钰面色发苦地点了点头:“正是,如今我甄家的生意也是大不如前了!”

其实早在去年夏时,杨弼接任冀州刺史之后,就一直在打甄家的主意。

但他要得实在太多,由于甄钰还看不透杨弼此人的目的,所以甄家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

而这也惹恼了出身士族杨家的杨弼,不断地找甄家的麻烦,还大力扶持了苏家与甄家抗衡,企图将甄家在冀州的生意驱逐出去。

甄钰也知道,尽管他们家大业大,可是面对官府的针对恐怕也扛不了多久。

所以,他才决定尽力为家族子弟搏一搏。

这才有了之前捐钱以及后来的侄子进入亲卫营,儿子举了孝廉,甄家放弃部分市场的举动。

虽然随着子侄有了出身,甄家又入了陛下眼,杨弼对甄家的针对有所收敛,但是这次互市,依然将原本属于甄家的份额卖给了苏家。

要不是赵忠的到来,恐怕甄家这次一粒粮食也拿不到。

赵忠看向甄钰:“咱家已经疏通好了,粮,汝等自行前去官仓采购,至于盐嘛,咱会亲自去找一下杨刺史,让苏家多给甄家一些。”

甄钰听了,心下不由大喜,连连道谢:“如此多谢赵常侍!”

冀州刺史府,自从赵忠来到冀州之后,杨弼就一直派人盯着他的动向,想要探听清楚天子派他来此的真正目的。

“你是说赵忠去了甄家?”

“不错,属下一直派人盯着,赵常侍今日一大早就去甄家,直至午时方才离开。”

“好,继续盯着他的动向,有情况立刻回报!”

“诺!”

随后杨弼挥了挥手,那名手下躬身退了出去。

待到手下退出去之后,他看向座位旁的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

而这名青年正是已经离开洛阳许久,潜伏在外的贾诩。

天子怕是也想不到他到了冀州投奔杨弼。

杨弼对贾诩的文采和学识很是欣赏,让他做了刺史府的别驾从事,可谓是异常重视。

后来扶持苏家,打压甄家也正是贾诩给杨弼出的主意。

“文和,你说天子派赵忠来冀州做什么?赵忠去甄家的目的何在?”

听到杨弼的问话,贾诩淡淡的笑了笑:“在下以为应该和互市有关,毕竟冀州世家豪强云集,天子派赵忠前来盯住他们,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甄家!想来应该是为了此次的交易份额,为了发这一笔钱财,想要赵忠帮他们一把罢了!”

“有道理!!”

对于贾诩的说法,杨弼还是比较认同的,冀州的世家豪强比之司隶地区也不少,若是没人盯着,恐怕他们敢把官仓搬空了!

就在两人说话间,一名杨弼的心腹下人匆匆走了进来,看了一旁的贾诩一眼,站在原地没有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